工匠精神在我校 —— 2017級14班升旗儀式
縱觀我國的發(fā)展史。1880年的清代,男性的識字率為30%-40%,而女性的識字率僅為2%-10%,平均識字率在僅20%左右。毛主席曾經說過“落后就要挨打”,因此新中國成立以來,十分注重教育事業(yè),不僅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,大學教育更是發(fā)展迅速?;蛟S二十年前,本科文憑是得到一份體面的工作的保障,而在今天,人才飽和,互聯(lián)網高速發(fā)展,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,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逐漸多樣化,隨著經濟的進步,“工匠精神”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。
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呢?
許多人從字面上理解,以為工匠就是日復一日的重復著一樣的工作的人,以為這樣的工作老舊而機械,沒有新意。真的是如此嗎?
《莊子》中記載了“庖丁解?!钡墓适拢毫夯萃跽垙N師宰牛,凡其手所觸及之處、肩膀所依靠之處、腳所踩之處、膝蓋所頂之處,嘩嘩作響,進刀出刀,沒有音律不和諧的。梁惠王問:“你分解牛的技術怎會如此高超?”廚師回答說:他憑借精神與牛進行溝通,而不是用眼睛去看它,要遵循牛體本來的結構,用薄薄的刀刃插入牛骨間有空隙的骨節(jié),十九年了,他的刀刃還跟剛磨過的一樣鋒利。想到廚師十九年來解牛的工作,我不禁覺得肅然起敬。在別人眼里,不過是一介屠夫,而他卻將這份工作做的如此出色,兢兢業(yè)業(yè),從未有一絲怠慢,這不也是一種工匠精神嗎?庖丁解牛的故事向我們講述了一個道理:任何工作,只要我們認真去做、用心去做、堅持去做,在歲月中積累經驗,會讓我們將簡單的工作發(fā)揮到極致。反思自己的學習,有時候會偷懶,有時候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,沒有堅持。是啊,在這個世上,除了自己,沒有人能夠打敗你。從古人身上,我們可以學習并繼承富含“工匠精神”的品質:那就是用嚴謹、一絲不茍的態(tài)度對待工作。
那么作為在校生,我們又該怎樣呢,當我們真正擁有了工匠精神之后,我們會很容易感受到學習甚至是以后工作帶給我們的樂趣和成就感,我們的每一項勞動成果都充滿了誠意,同學們,同事們也會感受到我們的用心良苦,因為,我們的學習成果由我們全心全意的投入被賦予了靈魂。請不要吝嗇,將這樣的工匠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