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敬的老師,親愛的同學們:
早上好!今天,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《助人是快樂之本》。
助人為樂是我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閃光點,亦是做人的基本道德。助人為樂,是正直善良的人懷著的道德義務感,主動去給予他人無私的幫助,并從中感受到幸福和愉快,是人的一種高尚行為。我國古代先賢們有許多關(guān)于助人為樂,成人之美的處世格言,如“如忽己之慢,成人之美”“趨人之急,甚于己私”。那么,怎么樣才是真正的助人為樂呢?
有這樣一個故事:1992年新疆拉薩發(fā)生地震,孔繁森伯伯收養(yǎng)了3名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兒,還經(jīng)常用自己的工資幫助生活貧苦的藏族鄉(xiāng)親們。因此,他微薄的工資經(jīng)常不到半個月就所剩無幾了。有時候他還悄悄地跑去獻血,在一年的時間里,他先后獻血900毫升,并把獻血所得的營養(yǎng)補償費900多元全部用于3個孤兒生活補貼上。孔繁森伯伯的這些事情體現(xiàn)出了他偉大的人格他的一生是無私奉獻的一生,是艱苦奮斗的一生,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。
雷鋒經(jīng)常利用各種各樣的機會,幫助有困難的戰(zhàn)友,幫助老人和孩子,并且他每次幫助別人的時候都不愿意留下姓名,他的一生真正做到他日記中寫到的: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。
助人為樂就是要有忘我的奉獻精神,并且把他貫穿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去。當見人遇險時,先人后己?!度龂?span>.蜀書》中記載“每有患急,先人后己”。它要求人們,臨危不懼,見義勇為,這是助人為樂的最高思想境界的體現(xiàn)。
要做到助人為樂,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幸福價值觀,把為他人謀福利當做自己的義務和幸福;其次,要樹立正確的處事觀,遇事要處處為他人著想;再有,要樹立正確的知行觀,在千百次的實踐中鑄造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質(zhì)。
同學們,贈人玫瑰,手留余香,我們每個人非常細小的助人行為,都會給這個社會帶來感動,一句親切的問候,一個燦爛的微笑,一次矛盾后的謙讓,一次跌倒后的攙扶……這些細微的行為,是為別人綻放的一朵花,有了花朵,生活才芳香四溢,才五彩繽紛。
同學們,讓我們行動起來,從小事做起,從我做起。互幫互助,互相關(guān)愛,相信大家會從中體會到幫助他人的快樂,體會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助人為樂。
指導教師:吳春蕾